管理文章

“大数据”时代的“定位”---用“定位”和“大数据”提升决策思维


       “大数据”和“定位”的观念最近很流行,推荐大家读读《大数据时代》和《二十四小时品牌素养》这两本书。

 

      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影响了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大数据时代告诉我们: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这是对人类关系结构的深刻洞察。因果关系通向金字塔的建立,相关关系通向扁平化的实现。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特劳特的“定位”逻辑告诉我们,在现今被信息活埋的时代,调硏只是数字游戏,品牌不是靠大量金钱传播就能进入顾客心智的。只有调动了心智资源,不断提高信任状,让我们的资源进入具有优势的位置,让品牌成为品类的代表,才能获得出色的成就。心智具有容量有限、厌恶混乱、缺乏安全感、不会改变、丧失焦点等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进行定位时要坚守竞争性、简单、可信度、顺应认知、聚焦等原则。经营定位意味着经营一个独特的、难于被模仿的系统,在心智上与众不同,成为顾客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定位、定价就是定死活。在我们的决策中,很要命的是定位、定价的准确。但大数据时代又告诉我们从因果关系的串联思维变为相关关系的并联思维,接收混杂性,这对于建设准确的可持续认知优势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中育一些业务的成功首先是定位战略的成功,考虑若干相关关系,允许适当的混杂和灰度。在业态中重置竞争格局,找准业务定位,建立独特配称,把握推进节奏,获得心智资源。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过去的经验有时会系统过时。因循守旧、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只能流于平庸。平庸的企业只会满足需求,卓越的企业才能引领需求。引领需求才能成为品类领袖,成为心智地标。管理者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管理现在,二是有选择的忘记过去,三是开创未来——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未来。用“定位”和“大数据”重组我们的决策思维,在被信息活埋时能够被数据唤醒。低劣的战略,黄油加大炮也会输;高明的战略,小米加步枪也能赢。

 

      德鲁克说,没有发展落后的国家,只有管理落后的国家。同样,没有发展落后的单位,只有管理落后的单位。不断地提升改进才是硬道理。我们可以在麻雀和海鸟的飞行比较中获得启发:麻雀的飞法是用蛮力,硬冲猛撞,不停地扑腾,但飞得不高也不远;海鸟是借风力飞行,翅膀很少扇动,很少飞直线,但却飞得又高又远。与趋势和众人结合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快要完稿时,深切意识到缔造学习型组织的关键:“领导者要担当好设计师、仆人、教师三种角色。”曾国藩强调“百种弊病,皆从懒生”,稻盛和夫强调“要每天反省”,组织和人一样,有了一些成绩,容易骄傲地患上“自以为是、自作多情、懒散松弛”的毛病,所以要不断谦恭地反思。只有紧接“地气”,不断地与外部世界进行能量交换,才能健康发展。彼得圣吉强调“心智模式”,稻盛和夫强调“思维方式”,都是告诫我们,管理者要有正确的心智模式、思维方式。恭敬的心念加上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精神,付出不亚于身边人的努力,才不会偏离方向。

 

王 伟
2013年6月